再过几天就是“中华慈善日”,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社会力量自发组织预热,参与到各类公益行动中。这其中,有一股特别的力量,就是玩家群体。据报道,20多款热门游戏的玩家将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,进行公益项目助力和公益科普。而相关基金会将基于亿万游戏玩家的公益行为,直接捐献系列公益项目,包括河南灾后文物修缮,长城、敦煌莫高窟、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,以及为青少年打造的“智体双百”等。
事实上,年轻人正在成为互联网公益的主力军。在今年2月某大型公益平台发布的《Z世代互联网公益行为报告》中指出,18~25岁的Z世代群体参与者占比已超过27%,他们的互联网公益活动活跃度更高,更善于利用碎片时间做公益。而年轻人参与公益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,游戏作为一种他们高频接触的“超级数字场景”,正在把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与公益连接起来。
从游戏体验到守护国宝,年轻人缘何热衷以游戏之力保护“国宝”
在今年的99公益日腾讯游戏“PlayforGood”系列公益活动中:腾讯号召旗下近20款游戏游戏玩家,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做公益——《王者荣耀》的玩家,可以通过搜集长城保护拼图,了解长城知识,助力长城保护和修缮;《天涯明月刀》的玩家,可以助力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工作,重塑艺术之光;腾讯游戏学院号召玩家参与答题,探索游戏里科技与文化的力量…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,正在以游戏为触点,参与到保护“国宝”的行动中。
年轻人缘何热衷以游戏之力保护“国宝”?
故宫、敦煌以及一系列国宝IP的崛起,也许正好可以阐释当代中国年轻人生活的一些悄然变化。年轻一代正在通过周围生活场景的转换,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。
更具生机与活力的文化IP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感召力,中国文化的年轻认同者基数在不断增大,自信不断增强,他们愿意更主动的去拥抱传统文化,并自愿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。在这一过程当中,年轻人也在一直探索与他们更为契合的文化传承保护的介质。互联网公益作为随手公益、指尖公益,形成了去中心化、人人可公益的新面貌,互联网降低了公益的门槛,使得社会化程度较低的Z世代通过网络能够更为便利的参与公益,年轻人的公益热情得以激发。
游戏作为互联网数字化公益中的新兴载体,其趣味化、娱乐化、交互化的公益场景,显然极具吸引力。
而游戏背后所具备的数字技术能力,还远不止“纽带”作用,更可成为公益、传统文化在当代茁壮成长的优质基土。
据了解,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互联网、文化、科技机构,很早就开始着手推动长城的实体保护和数据化采集。在过去七年中,以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公司,运用最前沿的数字技术能力,持续探索长城修缮方法、数字资料采集和留存方法,未来还将联同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,打造包括“长城数字博物馆”等在内的一系列数字化场景,将这些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永久保留在数字世界。
此举不禁令人联想起2019年的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。在被烧掉尖塔之后,无数玩家涌入动作冒险游戏《刺客信条:大革命》中,瞻仰这座历史文化遗迹的旧貌。该游戏的开发人员,曾耗时长达两年时间来学习与研究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,并与历史学家一同对巴黎圣母院的外观进行了精确的数字复原。
或许这只是开发成员一时的无心之举,却让许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:凡是存于物质世界的遗产,终有一日可能毁于天灾人祸抑或时光冲刷,却可以近乎永恒地保存于数字世界——无论多少年过去,人们都可以通过数字场景,去认识那些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的光辉印记。
从守护国宝到文化传承,超级数字场景的多元化应用
通过大量的资金、人力和时间投入,我们能够对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进行物理修复;运用前沿的数字技术,我们可以对未来千年的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。但文化公益的目标,仅仅是修复和保护吗?
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在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中,曾有研究人员指出:文物的价值,包括历史价值、艺术价值、科学价值,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。可是,文物的考古研究、修复保护和展览展出等一系列工作实践,都与普通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相去甚远,相应价值便无从体现。
所以,文化公益的另一个目标,便是对文物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兑现。
对于广大游戏玩家而言,他们或许并不知晓百泉古建筑群、马氏庄园等文物遗迹的存在,更不了解自然气候变化对长城、敦煌莫高窟等遗迹的威胁;但能通过《天涯明月刀》中的“华服”看见苏绣、云锦、湘绣等传统服饰织造技艺在现代数字图形技术下的精美绝伦,也能通过《王者荣耀》长城守卫军的原创故事演绎、对那座守护华夏千年的世界奇迹投射新的情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