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,虽然相关政策尚未全面执行,H20芯片仍然在中国市场保持了较为可观的出货量。但业内普遍预期,一旦国家发改委的能效标准真正落地,H20芯片的销售势必受到严重冲击,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高达170亿美元的年收入恐将面临大幅缩水。
对于这一可能的变局,英伟达内部已经有所准备。据报道,该公司已着手推进对H20芯片进行技术优化,目标是让其在不损失关键性能的前提下,满足中国能效新规的门槛。不过这一调整是否能够赶在政策正式执行之前完成,仍是未知数。
与此同时,国产AI芯片阵营正在借势加快布局。华为、寒武纪、地平线等一众中国芯片企业,已被视为此轮政策红利的最大潜在受益者。特别是在数据中心能耗成为政策关注重点的背景下,谁能在能效比和性能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,谁就有可能在下一阶段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从长远来看,美国以行政手段打压中国AI产业的路径正日益走向复杂和模糊。对英伟达而言,即使短期内赢得了出口权的“豁免”,但在失去了政策确定性与市场信心的双重压力下,其在中国的前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。而中国则正借此机会推动本土芯片自主能力的跃升,AI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也因此变得更加迫切和现实。
这场围绕H20芯片的博弈,只是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缩影。未来,类似的拉锯战恐怕还会在多个技术领域不断上演。英伟达能否在政策夹缝中寻求转圜之道,也将成为其在全球AI市场维持优势地位的关键考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