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无主之地4》近期因PC端性能表现不佳而成为舆论焦点。尽管该作在Steam上创下系列最佳首发成绩,但优化问题却让不少玩家大呼失望。而比游戏性能更具争议的,是Gearbox总裁Randy Pitchford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系列“直球”回应。
在面对玩家关于帧率和卡顿的质疑时,Pitchford公开表示:“如果你不满意,可以直接在Steam申请退款。”更甚者,他还补充道,如果有人无法接受现有的帧率表现,又不愿使用推荐工具进行优化,“那就去玩别的游戏吧。”这类言论显然未经过公关部门的修饰与斟酌,一经发布便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。
部分玩家认为,Pitchford的回应虽然不失坦率,但却显得过于冷漠,甚至有推卸责任的嫌疑。本来常见的“性能吐槽”,也因此升级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热点事件。
有趣的是,这一争议不仅引来玩家讨论,也吸引了同行的目光。《博德之门3》发行总监Michael Douse在Twitter上就此事发表评论。他表示,自己认同有人能在社交媒体上不拘泥于标准公关话术,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观点,“看到有人直抒胸臆,其实挺新鲜的。”
然而,Douse话锋一转,又补充道:“我为他和他的团队感到难过。他们其实只是想竭尽全力满足玩家,却在舆论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。”这番话耐人寻味:既能理解Pitchford的率性,又替幕后团队的处境感到惋惜。毕竟,在玩家眼里,那些在一线熬夜调试和修复的开发人员,可能才是这场风波中最大的“隐形受害者”。
Douse的回应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现实:在高度商业化和公关规范化的游戏行业,管理层能否“自由发声”一直是个敏感话题。Pitchford的回应固然真实直接,但也让本可通过官方公告、补丁计划缓解的争议,演变成了更大范围的对立。
《无主之地4》的优化问题本身并不罕见,但Gearbox总裁的回应方式,却让这起事件从普通的技术争议,变成了一场涉及公关、开发者心态和行业文化的舆论漩涡。正如Douse所言,直率的表达固然可贵,但玩家的期待与团队的努力之间,仍需要更成熟的沟通方式来搭建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