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外媒That Park Place 援引一位接近索尼的知情人士透露,日本高层内部正在酝酿一场关乎PlayStation未来的重大变革。若Sucker Punch的《羊蹄山之魂》和顽皮狗的《星际:异端先知》未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,索尼或将放弃其西方工作室的主导地位,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回日本本土,全面回归以传统叙事与角色塑造为核心的日式创作路线。
西方团队的“最后机会”
消息人士指出,这两款作品被视为西方开发团队的“最后考验”。如果《羊蹄山之魂》和《星际:异端先知》无法获得市场与玩家的双重认可,索尼极可能终止对西方大型独占项目的持续投资。日本管理层认为,过去几年西方工作室主导的大片项目成本高昂、风险巨大,而收益和口碑却逐年下滑。
据称,公司内部甚至以“中国游戏的成功”为例,强调转向亚洲开发思路的必要性。消息中提到,《原神》《黑神话:悟空》《鸣潮》等作品,以远低于欧美大厂的预算,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现象级热潮,成为索尼内部战略讨论的“反面教材”——提醒管理层,日本应当重拾自己的创意优势。
媒体表面上传递的风向与内部气氛形成鲜明对比。部分外媒援引匿名社交账号声称,《羊蹄山之魂》首日销量达130万份,甚至被冠以“即刻成功”的称号。然而,该数据来源可疑,并未获得Sucker Punch或索尼官方确认。
另一方面,That Park Place的消息显示,索尼日本已削减该作的市场预算,原因是“初期销售不达预期”。广告支出被降级为“成本控制措施”,社交媒体上的曝光度骤减。Twitch平台的观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——游戏热度从发售后一周起急速滑落。
业内人士直言:“公司不想再为回报递减的项目继续烧钱。”
西方开发体系陷入困局
索尼西方团队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。从《最后的生还者2》引发的争议,到《地平线:西之绝境》表现不及预期,再到如今的《羊蹄山之魂》陷入销量疑云,顽皮狗、Bend Studio、Guerrilla等工作室在创作方向与市场反馈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。
更雪上加霜的是,部分项目因与Sweet Baby Inc.等叙事顾问公司合作,被批评“强行政治化”“脱离玩家共鸣”。粉丝群体认为这种过度意识形态化的叙事风格正在削弱PlayStation的品牌吸引力。
相比之下,亚洲开发者正以更灵活、更具情感张力的作品俘获全球玩家。无论是《原神》的开放世界叙事,还是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文化张力,都展示出另一种更贴近玩家心理的创作模式。这让索尼日本高层重新审视“电影化大作”路线的可持续性。
战略转向的蛛丝马迹
尽管索尼尚未公开回应这些传闻,但多个信号似乎预示着战略调整正在酝酿。
日本游戏占比上升:近期多场State of Play发布会中,日式风格与动漫视觉作品的曝光比例显著提高。
合作倾向东亚:索尼加大了与光荣特库摩、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等日本厂商的合作力度。
人事变化明显:部分早年被裁撤的Japan Studio成员重新回归顾问岗位。
业内分析认为,这些动作表明索尼可能正在逐步削弱西方创意团队的主导权,重建以日式叙事、情感共鸣和角色塑造为核心的游戏体系。
或迎PlayStation创意的“东山再起”
如果传闻属实,这场“东风西渐”的变革将成为PlayStation历史上的分水岭。面对动辄耗资上亿美元、周期超五年的西方项目,索尼或选择以更具成本优势和文化辨识度的方式重塑品牌。
日本团队擅长的叙事深度、角色魅力与艺术细节,或许正是PlayStation回归巅峰的关键。
尽管目前尚无官方定论,但无论从营销投入、市场反响还是战略合作的变化来看,PlayStation似乎正站在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上。
而《羊蹄山之魂》和《星际:异端先知》,或许正是这场东西方博弈的最后试金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