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软正式结束对Windows 10的支持后,数以亿计的PC用户正在面临艰难抉择。过去十年间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,终于走到了生命周期的尽头——安全补丁停更、兼容风险上升,而更让人意外的是,用户们并没有蜂拥升级到Windows 11,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昔日“小众”的Linux系统。
随着微软宣布自本月起终止对Windows 10的免费安全更新,全球约40%的Windows设备将不再获得官方支持。
这批用户中,很多人受限于硬件配置,无法满足Windows 11苛刻的安装门槛——尤其是TPM 2.0安全芯片、特定CPU型号等要求,让大量旧电脑直接被判“淘汰”。
微软虽然推出了“扩展安全更新计划”(ESU),允许用户通过每年61美元的订阅继续获得补丁,但这仅是权宜之计,且成本较高。更关键的是,即便购买ESU,设备依旧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,系统功能也无法再获得任何更新优化。
Linux系统迎来“难得的风口”
在这样的背景下,Linux阵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。
其中,基于GNOME桌面环境的Zorin OS 18成为焦点。该系统主打“为Windows和macOS用户提供无缝过渡体验”,一经发布便在两天内突破10万次下载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其中高达72%的下载量来自原Windows用户。
Zorin OS团队表示,新版本针对用户体验进行了深度优化,可自由切换多种桌面布局,包含Windows 7、Windows 10、Windows 11以及macOS风格。对于习惯微软系统界面的用户而言,几乎无需重新学习操作逻辑。
与此同时,Zorin OS 18集成了全新的Wine 10兼容层,可让用户直接运行大量Windows应用。系统通过实时转译Windows API调用,使得如Office、Photoshop、甚至部分3A游戏都能以较流畅的表现运行。这一特性大大降低了“换系统”的心理门槛。
不愿升级的两亿台电脑,去向何方?
微软的升级政策无疑加剧了用户分流。据分析机构StatCounter推测,全球至少有两亿台仍在使用Windows 10的设备无法满足Windows 11安装要求。
对这些用户而言,选择似乎只剩下三条路:
付费延长Windows 10寿命;
降级回Windows 7或使用盗版镜像;
转向Linux系统)。
从结果来看,越来越多用户正选择第三种路径。Zorin、Ubuntu、Linux Mint等发行版的下载量均呈爆发式增长,其中Zorin凭借“界面亲切度高”成为最大赢家。
微软希望通过Windows 11统一硬件安全标准、推动新设备销售,但这也间接“赶走”了大批仍能正常使用的旧电脑用户。
业内人士指出,微软此举虽符合商业逻辑,却无形中推动了Linux系统的普及。许多用户在亲身体验后发现,现代Linux已不再是开发者专属的“命令行地狱”,而是兼具稳定、安全、界面友好与免费开源的综合选择。
此外,部分企业和教育机构也开始评估转向Linux的可行性,尤其是在办公软件云端化、网页应用化的大趋势下,操作系统的“壁垒效应”正被逐步削弱。
十年前,Linux在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;而如今,Windows 10的退场或许正在改写这场格局。
Zorin OS 18的爆发式增长只是开端,更多厂商正看准这一“空窗期”,争夺那些被Windows 11拒之门外的老用户。
从“被迫更换系统”到“主动选择替代品”,这场迁移潮透露出的,是用户对自由与掌控感的回归。
也许,Windows的终结,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,而是另一个操作系统时代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