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随自己一起战斗的士兵,攻击力、防御力上升一定比例(不在原来国学、文武加成的基础上增加,而以兵种的原始属性为提升基础)。上升幅度视不同武将而定。
总体上,越强大的武将提升的比例越高;武力型的将军主要提高攻击力,而智力型的将军则提高防御力为主;同时,知名武将带领部队时候所获得的加成会比无名小将更高一些。
而根据武将的一些特性,他们又能有以下一些妙用——
抢占先机
无名小将的个人攻防更高,在前期大家兵力都捉襟见肘的时候,一名不错的无名小将足以打遍天下。
防守城池
防守城池时,武将不需要消耗武勋,将会比进攻占有一定的优势。
突击敌人
当武将使用出“强袭”、“偷袭”等技能时,能大幅度提高本方伤害,并无视敌方部分防御加成,可以瞬间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。
保存自我
当武将使用出“迂回”、“坚守”等技能时,能降低对方部队的武力加成,同时,将部分对本方部队所造成的伤害转移到自己头上,以达到保存有生力量的作用。
伐木场:城市的建设和军队装备的制造,都要消耗大量的木材。伐木场是国家发展最基本的建筑之一,没有足够的木材资源,发展便无从谈起。
铁矿:铁质兵器的运用,代表着军队战斗力的极大提升。在一定程度上,铁矿的开采和冶炼速度,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。
农田:农田出产了城池的基本消耗——粮草。粮草主要消耗在军队建设和行军打仗中。
民居:城池中人口的增长水平决定了城池的发展水平。民居等级越高,人口密度越大。
典农院:民屯最初由曹魏创立的制度,目的是招徕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开荒生产。虽然需要消耗部分的粮食来安顿农民,但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增加人口的手段。
城镇:城镇的建立,使城池的经济政治的发展更加井井有条,是城池文明程度的象征,各项制度法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。
国都:国都,标志着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建立。至上而下的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建设的水平,也使各种机关器物建设的速度大大提高。
军营:军营是训练职业军队的场所,广为招募适龄的青壮男丁,按照素质训练成不同的士兵,在战场上发挥各种作用。
木材仓库:存储木材的场所。
铁锭仓库:存储铁锭的场所。
粮仓:囤积粮草的建筑。
太学院:东汉末年的战争导致全国人口的锐减,于是大的诸侯都很重视新的生产或者战斗工具的发明制造,太学院就是官方组织的研发机构。
敢死营:敢死营是专门训练死士和反死士队伍的秘密场所,要求成员对君主绝对的忠诚,所以负责人也是君主的心腹大将。
都督府: 都督府的职责是指导拓荒队伍前往合适的地点进行拓荒建设与生产。东汉末年的战乱,让许多原本适合生产的地方荒芜下来,都督府能让这些地方重新造福人民。
风水阵:频繁的战争,让一些适合会战的地方形成了大型的战争废墟。废弃的军械和堆积的尸体,让这些地方形成了特殊的风水环境。在方外人士眼中,这些特殊的风水环境,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。
水镜阵:传说为水镜先生所创,在方外之士左慈手中发扬光大的一种仙术。靠着特殊的环境为引,发动阵法,能感应探知远方的情况。
奇门遁甲:三国奇人左慈传授下来的神奇法术,通过阵法的运转,可以将部队瞬间转移到另外的地方。不过法术使用的条件很苛刻,所知之人更是稀少。
鸿胪寺:接待外国使节的机构。建立鸿胪寺之后才能创建或加入帮派。
秘库:秘库是秘密储存军事物资的地方,以应对突然出现的情况。因为秘库一般都隐藏在地道连接的地下空间,所以能够在战火中免于掠夺。
典曹府:典曹府是回收战场废弃物资的机构,将各种完好或者损坏的兵器铠甲等物资回收,重新利用能够大大的减少资源生产的压力。
工匠铺:工匠铺能够训练熟练的工匠,以修复在战争中损坏的各种战争器具。规模足够大的铁匠铺,是城池增强持续战斗能力的关键。
木料房:木料房的工匠拥有更为纯熟专业的工作技巧,能够大大的加快伐木的速度,增加木材的产量。
冶炼房:冶炼技术更为成熟,并具备一定生产规范,使铁锭的熔炼速度大为提高。
庄园:庄园中大多是经验丰富的农夫,他们拥有最先进的农业知识,并被组织起来集体耕作,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。
城工部:城工部负责规划管理城市的发展,东汉末年因为战争频繁,城市的规划建设往往要同时考虑到生活生产和战争这三个因素。没有城工部的指导,城市发展将一塌糊涂。
古战场:攻防过后根据产生的废墟数量随机会产生古战场(最高50%几率)
侦察技巧:提高洞察力和伪装性。等级越高可以探听到更准确详细的消息,并得以很好的伪装,不被敌人识破。
统率技巧:提高统领军队数量的能力。等级越高可以支配的军队数量越多。
战斗技巧:为了战争的需要,东汉末年的诸侯们大量训练职业的军队。在军队中推广的战斗技巧,能增加士兵在战场上的协作,大大增加他们的战斗力。
操盾技巧:大量远程投掷和抛射武器的使用,增加了军队的伤亡。操盾技巧在军队中的推广,能够让士兵有效的防御对方的攻击,大大的减少伤亡。
造甲技术:除了兵器之外,各种防具也是重要的军事装备。越是高明的制造铠甲技术,就越能为军队提供有效的保护。
操练技巧:在演武场的操练是全面训练军队技巧的关键,各种新军事技术和战法的推广,都需要足够量的操练,是军队素质提升的根本。
补给技术: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完整而高效的后勤补给体系,是军队提高行军效率和作战速度的保障。
合击技巧: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,单兵实力再强也不如联合作战的威力。合击技巧,就是数个士兵协作,攻击防御进退有据,能更好的发挥军队的局部战斗力。
驯马技术:三国时期,战马的培育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。只有来源稳定质量可靠的战马,才能确保军队的机动能力。养马世家与善于养马的少数民族所掌握的驯马技术,对发挥马匹能力至关重要。
畜力技术:畜力,尤其是牛马的大量运用,让军队的行军和补给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。畜力技术的提高,能够比人力更为有效的辅助行军与补给。
辎重技术:各种高效的辎重运输车辆,以及便于组装的营寨部件,让军队的进行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源源不绝的物资和迅速的建立营寨,让各种奇袭行动能够实现。
协作技巧:东汉末年的诸侯混战,让战斗越来越倾向于多兵种协同作战。各个兵种之间的协作技巧提高,能够让军队的整体素质得到质的飞跃。
抛射技巧:远程武器使用的培训时间,往往大大超出近战武器的培训时间。对于各个诸侯来说,抛射技巧的推广程度,往往决定了军队作战素质的高下。
奇术:东汉末年,闪耀在历史舞台的,除了各个诸侯手下的名将,还有一批来去无踪的奇人异士,比如南华老仙和左慈。他们传授给世人的奇术,往往能够改变历史的方向。
驾驭技巧:军队使用的战马虽然经过驯化,但是骑兵军团的集体作战,依然需要骑兵拥有熟练的驾御技巧。拥有高超驾御技巧的骑兵部队,战斗力往往令人望而生畏。
冶炼技术:三国时期的吴蜀魏三国,都非常重视冶炼技术的提高。追求更高的炉温和更先进的金属冶炼搭配,是其中的代表。冶炼技术是很多技术的前提条件。
锻造技术:拥有高质量的金属原材料,还需要先进的锻造技术将其制作成各种生产和战斗中所需要的工具。先进的锻造技术,是国家实力的象征。
纳贤令:东汉末年战乱,造成了全国人口的大迁徙。各国诸侯为了吸纳人才,往往都在管辖的城池发布纳贤令,以求招徕人才,为本国发展服务。
火器技术:因为诸侯频繁的战乱,火攻技巧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无论是攻城拔寨,还是伏击敌军,火攻总是能有效的降低敌军士气并且杀伤敌军、毁坏敌军器械。火攻器械的运用,让火攻战术如虎添翼。
迎敌:普通攻击,每轮进攻加上武将攻击力,武将攻击力将平均分摊到对方部队种类上。
出击:造成伤害值增加武将伤害。
防御:受到伤害的20-30%转移到武将身上(上限为武将最大生命值的50%)
偷袭:每轮攻击中有有一定几率偷袭对方,造成的伤害增加武将攻击力的2-4倍,本轮攻击,无视对方全部防御加成的30-50%,自身的“文官防御加成”减少50%。
坚守:战斗时有一定几率发动铁壁坚守,敌对部队造成的伤害有30-70%(总值上限为武将最大生命值的33%)转到武将身上而保证部队的安全。本轮无视对方部分攻击加成,(士兵为0时候以及武将生命值为0时候不在出现“坚守”效果。)
一般:普通攻击,每轮进攻加上武将攻击力,武将攻击力将平均分摊到对方部队种类上。
出击:造成伤害值增加武将伤害。
防御:受到伤害的20-30%转移到武将身上(上限为武将最大生命值的50%)
强袭:每轮攻击中有一定几率突击对方,造成的伤害增加武将攻击力的3-4倍,并且攻击无视对方全部防御加成的30-50%,自身的“文官防御加成”减少50%。
迂回:战斗时有一定几率迂回攻击敌人,敌方部队造成的伤害有30-70%(上限为武将最大生命值的50%)转到武将身上。并且本轮无视对方一定的攻击加成,(士兵为0时候以及武将生命值为0时候不在出现“迂回”效果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