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成年人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用户群体。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发布的《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显示,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,有62.5%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,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.4%。
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李莆京告诉记者,自己身边有不少同学玩网络游戏。在刚刚过去的暑假,一些同学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游戏上。
谈到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,李莆京说,激烈的竞技对抗、精美炫酷的画质和特效,都是很重要的因素,此外,现在的游戏宣传随处可见,还会与一些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明星、动漫联动。
2019年,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出台规定,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,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,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.5小时。对此,不少家长反映该标准仍较宽松,建议从严压缩。
此外,虽然部分游戏平台设置了“防沉迷系统”,通过实名认证等方式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,但仍然有不少未成年人利用网上找到的身份信息绕开系统限制。一些不法人员用软件替未成年人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中的人脸识别,甚至有一些人假借破解网游防沉迷系统名义,骗取未成年人钱财。
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邱女士告诉记者,她儿子今年上高一,但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就已经接触网络游戏。“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早,游戏‘开蒙’时间也早,大人不能过的关,孩子总能过。”
而且,由于青少年模仿能力强,更可能受到游戏的影响。“打了游戏后,可能因为见惯了游戏中的高强度打斗画面,脾气变大了,说话声音也大了,有时还会冒出一些不尊重父母的话语。只要不让他玩游戏,他的情绪就非常激动。”邱女士表示,非常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整治。